您当前的位: 首页 > 行业数据 >

绿色消费应有更宽广视野

来源:中评网 2023-06-02 03:16:41


(资料图片)

据《经济日报》报导,当前,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0.8%,这意味着节能降耗减排正在稳步推进,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绿色消费相关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行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向实现“好不好”转化,消费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显现。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方通过推出美丽乡村、休闲生活、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场景,有意识地培养消费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绿色消费行为习惯,通过需求端的有力拉动,带动了消费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一些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纷纷完成制定与完善,从顶层设计层面有力支持了绿色消费发展,提升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认同。

同时,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体系有待健全、有关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市场竞争不足等。如何有效解决?应多措并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促进绿色消费,并以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其一,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加强环保标准和监管,建立绿色纺织品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纺织品和服装;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减少农业污染,推广节约型、环保型餐饮方式,鼓励绿色食品消费;发挥经营主体关键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技术和建筑节能设计,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建筑污染,同时,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建材和家居用品。

其二,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全社会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产品的内生动力。加强教育和宣传,培育和推广绿色消费文化。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公开与披露,通过网络、媒体和其他渠道向消费者宣传和介绍绿色产品与服务的环保性质和价值。建立相关机构和统一的认证标准体系,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审核、认证,确保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认证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其三,提高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市场自发进行消费领域业态调整、场景创新、品牌更新、数字赋能。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研发推广和转化应用等。通过税收和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鼓励企业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和服务,减轻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负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绿色消费示范区和绿色消费品牌,带动绿色消费发展和推广,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推行更多市场化激励措施。

关键词:
家电经销商为谋生路“七十二变” 卖车卖酒为多触点获客

家电作为家庭主要的大宗消费,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向和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逐步走出了震荡调整周期,在新的基础上迈出了高质量发展

2022-08-08
中国电信首发天翼量子高清密话

在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到来之际,中国电信发布业内首款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VoLTE加密通话产品——天翼量子高清密话。该产品采用国产

2022-05-16
郑州发布96号通告:部分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部分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的通告(2022年96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郑州市疫情防控

2022-05-16
点赞!郑州市这些家庭和个人上榜了!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共表彰997户全国五好家庭,200个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198名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揭晓997户全国最美家庭

2022-05-16
今日,周口项城有序恢复中心城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项城市中心城区和郑郭镇11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经专家组研判,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5月16日零时起,

2022-05-16
郑州各公园广场加强游客戴口罩管理

根据《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决定》,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

2022-05-16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